帆帆从小成绩优秀,在老师及父母眼中一直都是个好学生,但从初二开始,他不愿去学校上学,情绪低落,总说自己很烦,有时发脾气,整日待在家里,不和父母交流,吃饭也在房间一个人吃,已经持续一年的时间,父母劝其就诊,则一直称自己没有问题,只是不想读书,不想出门。最近一段时间,他连去小区门口走一走都会觉得胸闷心慌,在综合性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改变,在父母陪同下至湖州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就诊。
帆帆只是简单的不想上学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,像帆帆这样长期不出门,与社会脱节,情绪稳定性差,要警惕是“茧居族”的可能。
那么,什么是“茧居族”?日本精神科医生田村毅博士,将茧居族描述为“隐蔽人士”。他们身上有三个特征:一、避免参与一切社会活动,除了家人,不想与其他人联系,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;二、整天窝在家里,睡到自然醒,困了随时睡。即便出门,也是去便利店和超市等离家很近的地方;三、这样的情况持续达半年以上。这样的人群在日本有70多万,接近“茧居族”的人群有150多万,而且人数正呈上升趋势。近年来,在国内也有不少这样的“茧居族”,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明显,许多家长为他们的子女没法正常上学感到焦虑不安。
青少年茧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不愿上学,每天都待在家里,睡到自然醒,困了随意睡,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周围的氛围看起来一片祥和、轻松。然而他们的心却完全是被禁锢住的。他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勇气,内心充满了看不见未来的不安,每天苦恼地活着。茧居族的父母也是处境艰难,身边的人都在责备他们,责备他们的教养方法和干涉方式有错,而且被其他人责备的同时,作为父母他们会感到深深的自责。夫妻之间相互伤害,到最后迷失在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上。
茧居不是疾病,更多的可以视为青少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问题,多发于青春期。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,身体开始发育,个子开始长高,体型越来越接近于成年人。但很多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远没有达到与身体成长的匹配度,这期间孩子内心产生剧烈的心理冲突。一个人心理的成熟需要时间,不同的人时间长短不同,从孩子到成人的价值观体系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,可以看作是一个认知模式转型的缓冲区,而茧居族的孩子们就是没有很好的度过这个缓冲区的那一部分人群。
那么面对青少年茧居,父母应该怎么做?父母要先直面自己的不安,把不安清除。理解并接受孩子茧居的事实,对孩子抱有十足的信赖感,相信孩子有能力走出来。帮助孩子积累各种体验,慢慢地让他们转入并体会到社会的自我,他们就能回到社会中去,最终摆脱茧居状态。尽早求助专业精神科医师、心理治疗师。
有人说,茧居族是一次青春期的逆行——他们本该走向外面的开阔世界,却退缩回了封闭的家庭。我们期待学校、家庭、社会能共同关注这一群体,帮助他们转身,面朝开阔的世界,迈出第一步。
供稿:冯敏